摄氏温标
概述
摄氏温标(Celsius,符号为℃)是一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温标。
摄氏温标的规定:在标准大气压(1013.25百帕斯卡)下,水(冰)的熔点为0度,水的沸点为100度,中间划分为100等份,每等份为1℃,即摄氏度。
1742年,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·摄西阿斯(AndersCelsius,1701-1744)将一大气压下的水的冰点规定为100℃,沸点订为0℃,两者间均分成100个刻度,和现行的摄氏温标刚好相反。直到1743年才被修成现行的摄氏温标。
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“摄氏温标”,以表彰摄氏的贡献。
1990国际温标(ITS-90)对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进行统一,规定摄氏温标由热力学温标导出,0℃=273.15K,划分不变。因此冰点并不严格等于0℃(1/10000级才有区别),水的沸点不严格等于100℃(0.01级才有区别)
目前,摄氏温标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温度单位。
摄氏温标与华氏温标的区别
华氏度(fahrenhite)和摄氏度(centigrade)都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。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使用摄氏度,美国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使用华氏度而较少使用摄氏度。
华氏度是以其发明者gabrield.fahrenheir(1681-1736)命名的,其结冰点是31℉,沸点为212℉。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(fahrenheit)以水银为测温介质,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,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,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,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,每一份为1华氏度,记作“1℉”。
按照华氏温标,则水的冰摄氏温标。
摄氏度的发明者是anderscelsius(1701-1744)命名的,其结冰点是0℃,沸点为100℃。1740年瑞典人摄氏(celsius)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,把水的冰点规定为0度,水的沸点规定为100度。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。两点间作100等分,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。记作“1℃”。
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:t℉=1.8t℃+32